找到相关内容1865篇,用时27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佛教经典常谈--序 一经的成立

    问题有所不同,但是日本的宗派佛教与新兴教团到现在还是以此为依归。  他们共通的想法是:称为经的都是佛陀一代的说法,亦即三十五岁成佛至为止的四十五年间所说的,而且认为这些是佛陀说法的忠实记录。  ...语》,论述到佛后,随着时代的发展,依次有各种经典的制作。原来在印度早就流传说大乘经典并非历史上的释迦牟尼佛所亲说的教法,即所谓的「大乘非佛说」,但是中国、日本的宗派佛教却压制此说。甚至进入二十世纪...

    渡辺照宏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443141090.html
  • 佛经的集结与特色

    著作,至于正式以文字记录佛陀的一言一行并流传成为佛教典籍,是在佛陀后一百五十年,阿育王称帝时代产生的。阿育王登基的时间,有说是佛后二百五十年,有说是一百五十年,根据印度流传下来的碑文或者文字考证,阿育王时代为佛陀后一百五十年开始,此说法较为学术界所采信。   那么,是不是在阿育王时代之前,或者没有文字整理的时候,就没有佛经呢?是否有了文字的记录、编辑才算有佛经?其实不是这样。佛陀在世...

    宏印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162555281.html
  • 净元法师著:佛学基础

    娑罗双树间,他的身教和言教被留传下来,度化无量无数的众生。所以佛教徒尊奉他为教主,名“释迦牟尼佛”。  《课文注释》  “大约在西元前六百二十二年,印度北方有一个由释迦族建立的国家,叫迦毗罗卫国。...愿力冲破一切困境,斯有所成,其精进的精神堪为人天楷模。  “佛陀一生说法四十五年,在八十岁时,于拘户那揭罗城的娑罗双树间。”  佛陀成道后,从在波罗奈国鹿野苑度五比丘,到八十岁为止,一共说法...

    净元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043170235.html
  • 中国禅宗史[上] (5)

    第五节 前后  末后的教诫  传为慧能所说的,除大梵寺说法,弟子的问答机缘外,都是晚年的末后说法。依‘坛经’所传,有三部分:一、为“十弟子”说,如(大正四八·三四三中)说:  “吾教汝说法,不失...曹溪门下的旧说,而不是神会个人伪造的。  三、慧能是八月三日的。那天食后,慧能又与大众话别。法海问起:“此顿教法传受,从上已来,至今几代”?这才有七佛来四十世的叙述。这是继六代传法偈的意趣而扩展的...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25744383.html
  • 惠能大师的年代与籍贯

    的研究,应对他生存的年代及一生的事迹有所认识。  惠能出生与的年月及其世寿,在古今典籍的记载中,都很少有出入或异议。“坛经”虽然没有直接说明惠能的出生年代,却确定他是在“先天二年八月三日灭度”,“...有些少错误。如古今书籍均记惠能是先天二年八月三日,一向都无异说,然而,清代果性编的“佛耝正传古今捷录”及宋契嵩撰“传法正宗记”却说是先天二年八月二日。此一日之差,或可能是刊印之误。又褚柏思的“...

    演 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254463735.html
  • 末法时无佛后的依怙—地藏菩萨简介

    先成就佛果。   (4)佛之付嘱    佛陀是三界的导师,四生(胎、卵、湿、化)之慈父,世尊对于六道众生,是何等的悲悯深切。因心系六道众生尚未度脱的尽,佛后众生将失去了光明与依怙。遥望昔日世尊...无佛住世于世界里,这些世间的众生,全部嘱托交待给你,都要使他们解脱,永离各种的痛苦,并能遇到未来佛而被授记!”   如此漫长悠远的时间,佛陀后将未度脱尽的众生,委托给地藏菩萨。因而祂将永不歇息的...

    photodxf

    |末法|地藏|

    http://www.fjdh.cn/article/2008/04/10474723230.html
  • 佛陀不回答的十个问题

    它们与修炼身心的梵行有根本上的关系,可令人厌离、去执、,得宁静、深观和涅槃。因此我解释这些法……。”而在以上十个形而上学的问题中,前四个问题是有关宇宙的期限和广度的问题,这是宇宙论,它们与佛陀的...来说,他们永远也不会明白这种超越现世的境界,即使佛陀为他们解释。所以以上这些形而上学的问题与佛陀的教诲关系不大,它们与修炼身心的梵行根本无关,它们不能令人厌离、去执、,得到宁静、深观和涅槃,因此,...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261839746.html
  • 漫话“弥勒佛”

    坐禅成道,又设三会度脱众生,初会度九十六亿人,第二会度九十四亿人,第三会度九十二亿人。   弥勒形象的出现一方面可能有某一历史人物为原型,另一方面也表达了人们对释迦牟尼佛之后信仰物件空却的不满和对...释迦牟尼之前便去世了。在弥勒去世之前,佛便为他授记,预言他命终之后,当上生到兜率天宫。佛教将世界分为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界,欲界有六天,自下而上依次为:四天王天,三十三天,焰摩天,兜率天,化乐天,他化...

    徐文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383540678.html
  • 漫话弥勒佛

    树下坐禅成道,又设三会度脱众生,初会度九十六亿人,第二会度九十四亿人,第三会度九十二亿人。  弥勒形象的出现一方面可能有某一历史人物为原型,另一方面也表达了人们对释迦牟尼佛之后信仰对象空却的不满和...释迦牟尼之前便去世了。在弥勒去世之前,佛便为他授记,预言他命终之后,当上生到兜率天宫。佛教将世界分为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界,欲界有六天,自下而上依次为:四天王天,三十三天,焰摩天,兜率天,化乐天,他...

    徐文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51942566.html
  • 佛陀的沉默

    梵行有根本上的关系,可令人厌离、去执、,得宁静、深观和涅槃。因此我解释这些法……”而在以上十个形而上学的问题中,前四个问题是有关宇宙的期限和广度的问题,这是宇宙论,它们与佛陀的教诲关系不大。不管...明白这种超越现世的境界,即使佛陀为他们解释。所以以上这些形而上学的问题与佛陀的教诲关系不大,它们与修炼身心的梵行根本无关,它们不能令人厌离、去执、,得到宁静、深观和涅槃,因此,佛陀没有解答这些问题...

    净因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4447523.html